常见问题
七年级上册语文《〈世说新语〉二则》导读与检测
8.《世说新语》二则本文选自余嘉锡的《世说新语笺疏》(中华书局1983年版)。《世说新语》是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(403--444)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。《世说新语》是我国南朝宋时期(420-581年)发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条记小说。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,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,梁代刘峻作注。
咏雪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②,与后代讲论文义③。俄而雪骤④,公欣然⑤曰:“白雪纷纷何所似⑥?”兄子胡儿⑦曰:“撒盐空中差可拟⑧。”兄女曰:“未若柳絮因风起。
⑨”公大笑乐。即公大兄无奕⑩,左将军王凝之妻也。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,期日中,过中不至,太丘舍去,去后以致。元方时年七岁,门外戏。
客问元方:“尊君在不(通“否”)?”答曰:“待君久不至,已去。”友人便怒:“非人哉!与人期行,相委而去。”元方曰:“君与家君期日中。
日中不至,则是无信;对子骂父,则是无礼。” 友人惭,下车引之,元方入门掉臂。一、作者先容刘义庆(403—444),彭城(今江苏徐州市)人,南朝宋文学家。宋武帝刘裕侄,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,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,袭封临川王,征为侍中。
文帝时,转散骑常侍、秘书监,徙度支尚书,迁丹阳尹,加辅国将军。后任尚书左仆射,加中书令,出为荆州刺史,再转任南兖州刺史,加开府仪同三司。
后因疾还京,卒年四十一,谥康王。他喜好文学,“招聚文学之士,远近必至”。由于他熟悉两晋士医生的言行,又参阅了有关叙述,加上手下才学之士的资助,终于编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轶事小说——《世说新语》。
全书分品德、言语、政事、文学、方正、雅量等三十六门,分类纪录汉末到东晋期间士医生阶级的一些言谈和轶事。南朝梁刘峻(字孝标)为这部书作注,引书多至近四百种,又增加了许多质料。所记故事都不长,可是写得生动,往往三言两语,也能让读者看到其时的社会民风和一些人物的精神面目。全书语言精练,辞意隽永,对子女条记文学影响很大,此外,另有《幽明录》等志怪小说。
原籍南朝宋国彭城,世居京口。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,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,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,即以刘义庆为嗣。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,在诸王中颇为精彩,且十分被看重。﹝一﹞京尹时期(15-30岁)刘义庆15岁一路来平步青云,其中任秘书监一职,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,有时机接触与博览皇家的文籍,对《世说新语》 的编撰奠基良好的基础,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﹝相当于副宰相﹞,位极人臣,但他的伯父刘裕首开篡杀之风,使得宗室间相互残杀。
因此刘义庆也惧有不测之祸,29岁便乞求外调,排除左仆射一职。﹝二﹞荆州时期(30-37岁)刘义庆担任荆州刺史,颇有政绩。荆州地广兵强,是长江上游的重镇,在此过了8年安宁的生活。
﹝三﹞江南时期(37-42岁)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兖州刺史,38岁开始编撰《世说新语》,与其时的文人、僧人往来频繁。于41岁病逝于京师。刘义庆是个“为性简素,寡嗜欲,喜好文义”的人,称得上是文人政治家。
一生虽历任要职,但政绩却乏善可陈,除了自己个性不热衷外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斗争。二、写作配景《世说新语》原为8卷,今本作3卷,分品德、言语、政事、文学、方正、雅量、识鉴、赏誉等36门。
主要记晋代士医生的言行、形式,较多地反映了其时士族的思想、生活和清谈放诞的作风。鲁迅曾指出:“汉末政治黑暗,一般名士议论政事,起初在社会上很有实力,厥后遭执政者之嫉视,徐徐被害。如孔融、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,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,就不敢再议论政事,而一变为专谈玄理;清议而不谈政事,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清谈了。
但这种清谈的名士,其时在社会上仍然很有势力,若不能玄谈的,恰似不够名士的资格;而《世说》这部书,差不多就可以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。”《世说新语》这部书纪录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逸闻轶事,是研究魏晋风骚的极好史料,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运动如清谈、品题,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、任诞、简傲,种种人生追求,以及种种嗜好,都有生动的形貌,纵观全书,可以获得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,通过这些人物形象,可以进而相识谁人时代上层社会的风俗。
从中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,以致整个社会民风都发生了重要影响。三、注释1.谢太傅:即谢安(320--385),字安石,晋朝陈郡阳夏(河南太康)人。做过吴兴太守、侍中、吏部尚书、中护军等官职。
死后追赠为太傅。2.内集:家庭聚会。3.与后代讲论文义:后代,这里当“子侄辈”讲,即年轻一辈。讲论文义:解说诗文。
讲:解说。论:讨论。4.俄而雪骤:俄而,不久,一会儿。
骤:急,迅速。5.何所似:像什么。
6.欣然:兴奋的样子。7.胡儿:即谢朗。
谢朗,字长度,谢安哥哥的宗子。做过东阳太守。
8.差可拟:差不多可以相比。差,大致、差不多。拟,相比。
9.未若柳絮因风起: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儿漫天飘起。未若:不如比作。
因:凭借 (“因”在这里有特殊寄义)10.无奕女:指谢道韫(yùn),东晋有名的才女,以智慧有才著称。无奕,指谢奕,字无奕。王凝之的妻子。
11.王凝之:字叔平,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,做过江州刺史、左将军、会稽内史等。12.陈太丘:即陈寔(shí)(104--186或187),字仲弓,东汉颍川许(现河南许昌)人,做过太丘县令。
太丘,县名;长,主座。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。13.期行:相约同行。
期,约定,今义为日期,行,出行。14.期日中:约定的时间是正午。
日中,正午时分。15.过中不至:过中,过了正午。至:到。16.太丘舍去:舍去,不再期待而脱离了。
舍,丢下。去,脱离。
17.去后以致:以致,(友人)才到。乃:才。至:到达。18.元方:即陈纪(129--199),字元方,陈寔的宗子。
19.戏:玩耍,游戏。20.尊君在不(fǒu):你父亲在吗?尊君,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。
不,通“否”,句末语气词,表询问。21.非人哉:不是人啊!非:不是。
哉:语气词,表现叹息。22.相委而去:相委,丢下别人。相,副词,表现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。
委,丢下,舍弃。而,表现修饰。23.君:古代尊称对方,现可译为“您”。24.家君:家父,谦词,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。
25.无信:丧失信用,信:信用、诚信。26.无礼:违反礼仪;没有礼貌,礼:礼仪。27.引:拉,这里是表现友好的行动。
28.顾:转头看。四、译文《咏雪》在一个严寒的雪天,谢太傅开家庭聚会会议,跟子侄辈谈论诗文。
不久,雪下得很大,谢太傅兴奋地说:“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?”胡儿说:“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。”谢道韫说:“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。”太傅兴奋得笑了起来。
她是谢安年老谢无奕的女儿,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。《陈太丘与友期行》陈太丘跟一位朋侪相约同行,约定的时间是正午。正午已过,(友人)没到,太丘不再期待就走了。
太丘走后,(友人)才来。陈元方那年七岁,正在门外玩耍。
友人问元方:“你爸爸在家吗?”元方答道:“等您良久没来,他已经走了。”朋侪便生气了:“不是人哪!和别人相约同行,(却)把别人丢下,自己走了。
”元方说:“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,您正午不到,就是不讲信用;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,就是没有礼貌。”友人感应内疚,下车拉元方,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,不转头看。
五、整体赏析《咏雪》“谢太傅寒雪日内集,与后代讲论文义。”文章第一句交接咏雪的配景。短短的十五个字,涵盖的内容相当多。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,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。
在这样的家族里,遇到雪天无法外出,才有“讲论文义”的雅兴。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,听众是“后代”们。时间、所在、人物、事件全都说到了。
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。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。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?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:“俄而雪骤”,早先也有雪,但不大,而现在酿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。
这使主讲人感应很兴奋,于是“公欣然曰:‘白雪纷纷何所似?’兄子胡儿曰:‘撒盐空中差可拟。’兄女曰:‘未若柳絮因风起。’”谜底可能不少,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:一个是谢朗说的“撒盐空中”;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“柳絮因风起”。
主讲人对这两个谜底的优劣未做评定,只是“大笑乐”而已,十分耐人寻味。作者也没有亮相,却在最后增补交接了谢道韫的身份,“即公大兄无奕女,左将军王凝之妻也。
”这是一个有力的表示,讲明他浏览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,并写出了谢道韫是“咏絮才”。为何说谢道韫作的词句更好呢?比喻讲求形似:大团大团的雪花簌簌落下,倘若有风,则会漫天飞翔。一团一团的柳絮,与鹅毛大雪相似,也会因风漫天飞翔,古诗中就有“柳絮池塘淡淡风”的句子。
纷飞的白雪和因风起的柳絮,都给人以 轻盈、飘逸、优雅的感受。用“柳絮因风起”来比喻“白雪纷纷”,可谓形相似,景相同。盐与雪花,形状差别,轻重又有别,“撒盐空中”纵然轻风起时也不能随风飘扬。
用来比喻 “白雪纷纷”并不是很恰当。比喻更讲求神似:盐在空中唰唰地撒,重重地下落,躲都来不及,何谈浏览?无美感可言。比作柳絮,一扫滞重之感,因风而起,漫天飘飞,这才是大自然的造化。而且柳絮飘飞的季节是春暖花开之时,冬季之冷景,以春季之暖景写出,更见诗意。
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员范子烨认为,本文塑造了鲜明的聪慧才女谢道韫的形象,作者着意描画的魏晋新女性的艺术形象,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。这是一则千古韵事,体现了女才子谢道韫良好的诗歌才气、对事物细致的视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。据《晋书·王凝之妻谢氏传》及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篇载,谢安寒雪日尝内集,与后代讲论文义,俄而雪骤,安欣然唱韵,兄子朗及兄女道韫赓歌(诗即如上),安大笑乐。
谢安所乐,在于裙钗不让须眉,侄女之诗才,更在侄子之上。按谢朗少有文名,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篇引《续晋阳秋》称他“文义艳发”,《文学》篇引《中兴书》说他“博涉有逸才”。所以叔父出韵起题,侄子即为唱和,正见其才思敏捷也。
平心而论,“撒盐空中”亦不失为一种例如,雪,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,谢朗就近取譬,用撤盐空中拟之,虽不高明,也差可形容了。然而,聪颖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长的才名。她以为,以盐拟雪虽然不错,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,随风飘舞,纷纷扬扬,无边无际的基础特征。
于是,针对兄长的原句,她作了斗胆的修正:“未若柳絮因风起。”清人沈德潜说:“事难显陈,理难言罄,每托物连类以之。
”(《说诗晬语》卷下)比喻是诗歌的基本修辞手法。其要在于贴切传神,新颖入妙。这正是谢道韫此句高于他兄长的地方。
可是,真正的佳句名句之所以千古流传,播传人口,更重要还在于它能通过形象转达出作者心田的思想情感。谢道韫的这句诗,其佳处不仅在工干设譬,还在于透露出女才子热爱生活、热爱自然的情怀。
她将冬风飞雪的严隆冬景,比作东风吹绵的暖和春色,正体现出女作者开朗乐观的胸襟以及对优美春景的由衷憧憬。据《晋书》本传,谢道韫的联句不仅获得她叔父的称赏,而且还受到在场嘉宾的一致赞许。这次联句,遂传为一时韵事,谢道韫今后也赢得了“咏絮才”的隽誉。
厥后南朝梁刘孝绰写过一首《对雪诗》,其中有“桂华殊皎皎,柳絮亦霏霏。讵比咸池曲,飘飖千里飞”。
也许是受到谢道韫的启发。须要说明的是,谢道韫的精彩联句。
并不是一时之功,刹那灵感,而是有她平时深厚的文学修养作基础的。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篇引《妇人集》称她“有文才,所著诗、赋、诔,颂传于世”。
惋惜绝大部门没有生存到今天。《陈太丘与友期行》该文选自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。
陈太丘之友:急躁,无信,无礼,知错能改。元方:聪慧明理,有胆识,正直,爱憎明白,明白维护父亲尊严,舌粲莲花。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。
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,当他的朋侪失约时,他决然舍去,一点也不迁就。七岁儿童元方也明白结交以信的原理。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昔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看法。
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:“诚信是天下的关键。”孔子也说:“做了小我私家,却不讲信实,不晓得那怎么可以。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犁(Lí),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辄(zhé),如何能走呢?”正因为诚信是一小我私家立身行事的基础,是事业成败的关键,所以,古代有许多“不重千金重一诺”的美谈,有许多以生命兑现信誉的故事,而藐视不讲信誉的品行。
像陈太丘的这位朋侪,自己言而无信,失了约不自我反省,反而责怪别人,他被友人扬弃,受到儿童蔑视,实在是咎由自取。文章体现了陈元方的聪慧,明白为人之道,明确事理、落落大方。《陈太丘与友期》全文仅有103个字,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(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说),描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,说明晰为人处世,应该讲礼守信的原理。
如此有限的文字,却包罗了这样富厚的内容,真可谓言简意赅了。如果不是在语言的精炼上造诣高深,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。《陈太丘与友期》的精炼语言,体现在文章的始终。
一开头,文章以“期行”、“期日中”、“不至”、“舍去” 、“以致” 等几个关键词语,把事情、时间、起因交接得清清楚楚,而且,在这些交接中,还把两个差别的人物形象(一个守信,一个不守信)一下子推到了读者眼前。文章的末端,虽只客寥数语,但却字字生辉。
“惭”、“下"、“引”三个动词,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描画得入木三分。对元方鄙弃“无信”的那股倔强劲儿,也用“人门,掉臂”四个字,描绘得维妙维肖。
就在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第二层 (子斥友人)中,只管作者用了比开头和末端要多得多的笔墨,但文字仍然十分精炼。单就叙述的句子来说,在叙述友人问元方时,由“问”到“怒”,情感急剧变化,充实体现了友人那卤莽无礼的性格。而在叙述元方批判友人的怒斥时,则选用语气平和的“答曰”、“曰”这类词,这对体现元方不恐惧友人的怒斥、知书达理、善于应对的性格,起到了绝好的作用。《陈太丘与友期》的主题思想,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展现的。
这些人物对话,虽然只有三言两语,但句句都紧扣文章中心,紧扣人物性格,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。文章写友人与元方的对话有三句。第一句“尊君在不?”开门见山,问得直截了当,毫无谦恭之意,初露性格的冒失。
第二句“非人哉!”出言不逊,当着儿子骂父亲,这是不讲礼仪的行为,再露性格的卤莽。第三句“与人期行,相委而去!”看似有理,实则无理。
不自责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,反而委过于人,怒斥对方如约而行的正确做法,这就越发袒露出友人不讲原理的性格特征。文章写元方与友人的对话也有三句。第一句“待君久,不至,已去。”这是针对友人的间话而答的。
元方不是正面回覆友人提出的问题,在,还是不在。而是先说“等君久”“不至”,再说“已去”,把父亲的 “去”与“等君久”和友人的“不至”联系起来。这样的回覆,不仅把父亲为什么走说清楚了,为后面批判友人的怒斥作了准备,而且话中有话,流露出对友人失约的反感。
第二、三两句是对友人无理怒斥的反驳。第二句“君与家君期日中,日中不至,则是无信。
”这是针对友人强调“期行”而说的。守信还是失信,关键在于“期日中”,“日中不至”,固然就是失信了。抓住实质,击中要害,使友人失去辫驳的凭据。
第三句“对子骂父,则是无礼。”这是针对友人出言不逊而说的。在指出友人“无信”的基础上,又指出友人“无礼”。
一步紧逼一步,把友人通到了无以言对的狼狈田地,以至最后不得不“惭”而“下车引之”。由于这些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,因此,虽然只有短短几句,也可以看出元方—陈太丘性格的折光,是何等聪颖仁慧、知书达理。《陈太丘与友期》一文细节微言、涵泳无穷。
“陈太丘与友期行,期日中,过中不至,太丘舍去,去后以致。”尺寸之间起波涛,与下文问答中“待君久不至,已去”“君与家君期日中,日中不至 ”呼应。
友人“问”“便怒”“惭”“下车引之”,一波三折。其间,先称 “尊君”,骤然天花乱坠 “非人哉”,人物情态,栩栩如生。元方“门外戏”、一答一日、“入门掉臂”,应对自如,宛若成人,体现出鲜明个性与独立人格。
岂论是情节上的起伏变化,还是人物情态上的自然生动,以致文字之下隐藏着的本真性情、坦率品质,都值得我们琢磨品味。原理:申饬人们服务要讲诚信,为人要方正,否则会丧失朋侪,失去友谊。1.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,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。
2.通过友人的行为,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。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课本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。3.通过陈太丘的行为,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。
《世说新语》两则 检测题一、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1.谢太傅寒雪日内集,与后代讲论文义 __________ __________2.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3.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__4.陈太丘与友期行,期日中 __________ __________5.过中不至,太丘舍去,去后以致 __________6.客问元方:“尊君在不(通“否”)?” __________ __________7.与人期行,相委而去 __________8.友人惭,下车引之,元方入门掉臂 __________ __________二、翻译句子1.谢太傅寒雪日内集,与后代讲论文义。2.俄而雪骤,公欣然曰:“白雪纷纷何所似?”3.兄子胡儿曰:“撒盐空中差可拟。”兄女曰:“未若柳絮因风起。” 4.非人哉!与人期行,相委而去。
5.君与家君期日中。日中不至,则是无信;对子骂父,则是无礼。6.友人惭,下车引之,元方入门掉臂。
三、填空题1.《世说新语》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,是___________(朝代)人___________(姓名)组织编写的。2.“谢太傅寒雪日内集,与后代讲论文义”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配景,极精炼地交接了时间“___________”、所在“___________”人物___________事件“___________”等要素。
3.《陈太丘与友期》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。讲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:_________。4. “_______________”、“_______________”,是《咏雪》中对“白雪纷纷何所似”所做的两种回覆。四、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.谢 太 傅 寒 雪 日 内 集 2.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3.左 将 军 王 凝 之 妻 也 4.待 君 久 不 至五、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1.与后代讲论文义 古义 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2.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 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3.太丘舍去 古义 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4.下车引之 古义 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5.元方入门掉臂 古义 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六、简答题1.文中两句咏雪句子,谢太傅更满足谁的谜底?为什么?2.如果让你来写咏雪你会以什么作比?3.“未若柳絮因风起”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,妙在那边? 4.请写出古诗文中的咏雪的佳句两句。
5.《陈太丘与友期行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应很是内疚,可是陈元方仍然“入门掉臂”,有人认为陈元方这样很没有礼貌,你以为呢?如果你是元芳,你会怎么做? 七、阅读明白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,值②胡③贼攻郡。友人语巨伯曰:“吾今死矣,子可去!”巨伯曰:“远来相视,子令吾去,败④义以求生,岂荀巨伯所行邪!”贼既⑤至,谓巨伯曰:“雄师至,一郡尽空。
汝⑥何男子,而敢独止?”巨伯曰:“友人有疾,不忍委之,宁以我身代友人命。”贼相谓曰:“我辈无义之人,而入有义之国。
”遂⑦班军⑧而还,一郡并⑨获全。[注]①荀巨伯:汉桓帝时许州(今河南省许昌市)人,生卒不详。②值:适逢,碰上。③胡: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。
④败:毁弃。⑤既:已经。⑥汝:你。
⑦遂:于是,就。⑧班军:退兵,军队出征回来。⑨并:都,全。
1.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。⑴友人有疾,不忍委之 __________ ⑵吾今死矣,子可去 __________⑶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__________2.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。
⑴败义以求生,岂荀巨伯所行邪!⑵我辈无义之人,而入有义之国。3.本文体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,你认为他这样做好欠好,请谈谈你的看法。
【参考谜底】一、1.家庭聚会 后代,这里当“子侄辈”讲,即年轻一辈 2.像什么 3.差不多可以相比 4.相约同行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,正午时分 5.舍去,不再期待而脱离了。舍,丢下6.尊君,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。
不,通“否”,句末语气词,表询问7.相委,丢下别人。相,副词,表现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。
委,丢下,舍弃。而,表现修饰8.拉,这里是表现友好的行动 顾:转头看。二、1.在一个严寒的雪天,谢太傅开家庭聚会会议,跟子侄辈谈论诗文。
2.不久,雪下得很大,谢太傅兴奋地说:“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?”3.胡儿说:“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。”谢道韫说:“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。”4.不是人哪!和别人相约同行,(却)把别人丢下,自己走了。5.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,您正午不到,就是不讲信用;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,就是没有礼貌。
6.友人感应内疚,下车拉元方,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,不转头看。三、1.南朝宋 刘义庆 2.寒雪日 内集 后代 讲论文义 3. 日中不至,则是无信;对子骂父,则是无礼。元方入门掉臂。
4.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四、谢太傅/寒雪日/内集 君与家君/期日中 左将军王凝之/妻也 待君久/不至五、1.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指儿子和女儿 2.约定,动词 日期,名词 3.离去、脱离 前往4.拉 引用 5.转头 照顾或主顾六、1. 对兄女的谜底满足。因为文章最后一句“即公大兄无奕女,左将军王凝之妻也。
”增补点明晰谢道韫的身份,表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。2.略,言之有理即可。3.写出了雪花轻盈皎洁,随风飘舞的特征。而且柳絮因风起也是自然界常有的景观,比谢朗所说的“洒盐空中”要自然妥帖,况且雪花无色无味,是片状而非颗粒状,也更像柳絮而不像盐。
同时还给人暖意融融春天将至的感受,把雪比作柳絮有着富厚的意韵和优美的意象。4.雪逐东风来,过集巫山野。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
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白雪却嫌春色晚,故穿庭树作飞花。七、1.扬弃他 脱离 病2.⑴毁弃了道义来求得生存,这岂非是我荀巨伯所干的吗!⑵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,竟然侵入讲道义的地方。
3.本文体现了荀巨伯道义至上,诚信第一的高尚品质,这种品格很值得赞扬。(如自己有差别看法,只要能讲出原理即可,希望能努力思考,另辟蹊径谈看法,但不行悖理)。
本文关键词:太阳成集团tyc234cc,七年级,上册,语文,《,〈世说新语〉二则,》
本文来源:太阳成集团tyc234cc-www.minglinzc.com